2013年6月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参加了以杨正超为原型的豫剧电影《天职》的开机仪式后,记者马不停蹄地赶往河南省周口市,见到了周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正超。
从第一次采访杨正超至今,已经有近10个年头了,其间,记者多次对他采访,每次都大有收获,记者还以他的事迹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正义的温暖》(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么多年来,我的脑海中时常会浮现这样的画面:一队冲锋陷阵的战士,顶着枪林弹雨,怒吼着,奔跑着,将一串串愤怒的子弹射向敌人。炸弹在他们身边一个接一个地爆炸,硝烟弥漫,但他们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一马当先的那一位,正是杨正超,一个英勇无畏的战士,一名睿智的指挥官……
在纪检监察战线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杨正超的英雄形象就如这一组经典的电影镜头,一直跳跃在我的脑海,讲述着他在纪检监察一线奋战的无悔足迹!
作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唯一的一名连续两届先进工作者标兵,杨正超为我们树起了一个闪光的标杆!
“我的责任就是清除那些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
杨正超的外表和言谈举止总是那么文质彬彬,但这丝毫掩盖不了他身子里的铮铮铁骨,掩盖不了他骨子里的凛凛正气。作为纪委书记,他敢于查办案件,敢掰硬茬,不惧邪恶,勇敢履职。这一切说明他是个心地非常纯净的人:渴望真善美,痛恨假恶丑。
历史如此辉煌!杨正超担任河南省汝南县纪委书记5年多,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823件,处理党员干部1011人。2008年10月,杨正超调任周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人们拭目以待。
杨正超没有变,仍是一名敢于碰硬的勇士!
上任伊始,就有多名群众来信反映市城市信用社原董事长李某有严重的经济问题。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杨正超,查处在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并非易事,况且对李某的案件,执纪执法机关都曾经查过,但都因各种原因而不了了之。怎么办?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
上!面对群众的强烈期盼、纪委书记的职责所在,杨正超下决心查个水落石出!
然而,调查刚开始,各种声音就铺天盖地而来,说情者有之、挑拨离间者有之、造谣惑众者有之……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但杨正超不为所惑,斩钉截铁地对办案人员说:“我们担负着立党为公、执纪为民的神圣使命,一定要将案件查深、查实、查透,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短短10天时间,案件就有了突破性进展。
拔出萝卜带出泥,办案人员发现市开发区多个公司与城市信用社有经济往来,大量资金被挪用。此时,条条线索都指向刚刚被组织重用的开发区管委会的主要领导。杨正超当然明白,继续调查意味着什么,但他守土有责:“对腐败分子,无论是谁,都要一查到底!”
反腐败的战场上,虽然看不见硝烟,也看不见刀枪,却时时处处剑拔弩张,充满了针锋相对的较量。
涉案人员不甘心束手就擒,上蹿下跳、大肆活动,订立攻守同盟,动用一切社会关系给杨正超施压。
有人善意提醒杨正超:“正超,你刚来,查一个李××树树威信就行了,不要再往下查了。”有人旁敲侧击:“正超,这样查下去,周口会出乱子的,怕是要影响经济发展呀!”
“杨正超来周口就是整人的。”“杨正超又要大出风头了!”社会上也一时流言四起,
针对杨正超的造谣中伤不断地升级。
与此同时,办案组也遭遇种种挑战:车辆被跟踪、车胎被扎、调查人员被威逼利诱……
连续几天,夜已经很深了,杨正超仍然睡不着。他深切地感受到,这个案件是腐败与反腐败的生死较量,是正义与邪恶的艰难对搏,如果放任腐败,没个正气,没个秩序,经济怎能发展?社会怎能和谐?查,必须查!
“有大案要案不查,我就不配当这个纪委书记!”下定了决心,凌晨5点,杨正超组织召开了办案组会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同志们,这起案件的查处,是对我们每一个人党性的考验、意志的考验。不管是压力还是阻力,不管是流血还是牺牲,我们必须排除万难、勇往直前,坚决维护党纪的尊严,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
为了保证案件顺利查办,杨正超干脆把自己“封闭”起来,吃住在办公室,集中精力谋划查处方案,随时与办案组沟通研究案情。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和劳累,加之吃不好、睡不好,本来就心率过缓、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杨正超,终于支撑不住了。那天,杨正超正在和办案组研究案件的突破方案,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心口痛得说不出话来。大家看到他脸色蜡黄、大汗淋漓,痛苦地躺倒在椅子上,都吓慌了:“快打120!”谁知,杨正超摆摆手,挣扎着说:“不要紧,把我的药拿出来吃点就行了。”
杨正超知道,自己要是住进了医院,社会上又会有这样那样的说法,案件调查怕是又要出什么变故。在这个正义与邪恶较量的关键时刻,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他都不能倒下!
杨正超的坚持,给了办案人员以莫大的鼓舞!
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取证,继李某的问题被查实后,时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柳某、时任太康县委书记陈某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也被相继查实,3人均被移送司法机关。
斗争仍在继续。
2009年11月,河南省纪委转来案件线索,称时任商水县委书记张某、周口市财政局局长赵某存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这两个人都是正处级干部,位置又非常重要。查,周口又将经历一场大地震;不查,对党和人民怎么交代?又置党的纪律于何处?那天,一直思索着这个问题的杨正超在下楼梯时,突然眼前一黑,脚步踏空,从楼梯上栽了下去。他的额头立即鲜血直流。但是,杨正超忍着剧痛,没有告诉机关的其他人,只是让司机悄悄找了一家医院,缝了十几针。“杨正超磕得不轻,头部出现了严重的脑震荡。”医生说。
一个跟头磕醒了还在纠结中的杨正超。“如果不严惩腐败,自己早晚要栽跟头!”杨正超在病床上召开市纪委常委会,决定向市委报告,对张、赵二人立案调查。随后,这小小的十几平方米的病房,成了杨正超的案件调查指挥所。
然而,调查刚刚开始,阻力便接踵而至。甚至有人把恐吓信塞到了杨正超的办公室,叫嚣:“我们的后台硬得很!这样查下去,你一天都别想在周口待下去!”然而,这种威胁不但没有吓住杨正超,反而坚定了他誓与腐败分子血战到底的决心。在案情分析会上,杨正超就公开讲:“我杨正超从来就不怕有后台的人,有本事,他把后台搬到前台,我们公开较量一番。凡大案要案,无论涉及谁,无论是什么单位,我们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心慈手软。”此外,他还给办案人员打气:“案件查不好是你们的责任,压力顶不住是我的责任。”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办案人员一举拿下张某、赵某。
记者一直想弄明白,杨正超敢于碰硬的力量究竟来自何处?他说,一直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指引着他,那就是信仰!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所必须具有的信仰!“我是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干部,我的责任就是清除那些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维护党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这便是杨正超孜孜追求的工作境界、思想境界和人生境界!
数字是最好的注释。截至2013年5月,杨正超在周口4年7个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397件,处分6589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37人、乡科级干部901人。
“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近几年,找我反映问题和向我求助的群众很多,他们反映的并不全是腐败问题,不少都是宅基地纠纷、交通肇事纠纷、工资拖欠等问题。用一些人的话说,有些事不该我管。但每当想到人民群众那无助、忧愁、哀怨甚至近乎绝望的面孔时,我的心总像刀割一样难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当亲生父母或兄弟姐妹遭遇不测和苦难时,我能推、能躲吗?”
“民之难,即是党之忧,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所以,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走访基层、下乡接访、驻村帮扶,多渠道、深层次了解民众疾苦,努力为民解忧,为民排难。在汝南,我走遍了全县所有行政村;在周口,我走遍了10个县市区、205个乡镇。”
言为心声!
关注民间疾苦,对群众有着天然的亲近和热爱,生长在脚下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大善、大美与大爱之花,一直绽放在杨正超的心里。
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人置百姓利益于不顾,甚至利用权力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19年前,郸城县汲水乡左桥村村民褚某家的宅基地里,竟然被本村一户有势力的人家埋上了死人。这是非常晦气的事!褚某连续向村、乡、县反映,却一直得不到解决。有一天,得知褚某可能要进京上访时,县、乡工作人员深夜去做他父亲的工作。褚某的老父亲心脏本就不好,经受不了刺激,当场犯病死亡。褚某得知消息,来到父亲家,看到当时的场景,气愤不过,随手拿起一把抓钩就把停在家门口的公车砸了一下,结果被认定为妨碍公务、故意毁坏财物,被判处11个月有期徒刑。
父亲死了,自己坐了牢,问题却还是没有解决,褚某咽不下这口气,踏上漫漫上访路。而这一访竟是15年!
杨正超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一个民事纠纷拖了15年解决不了,我们的基层干部在干啥?我们的职能部门又在干啥?15年艰辛上访路,15年悲惨冤屈情,付出了爹死儿入狱的沉痛代价,我们的老百姓是个怎样的心情啊!”2009年的一天,杨正超看着这封上访信,不觉泪水模糊了双眼。
杨正超立刻成立调查组。经过半个月的集中调查,褚某反映的情况被查证属实。在杨正超的关心下,褚某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当杨正超和调查组成员来到褚某家,把20万元赔偿款交给褚某时,褚某一家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全家人上至八旬老太太,下至十几岁的孩子一起跪了下去,以磕头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目睹此情此景,杨正超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掉:“该下跪的是我们啊,我们来晚了,我向你们检讨!”
这件事过去几年了,但是,说到这件事,杨正超仍然心情沉重。他说,看看这些朴实的老百姓有多难,15年的上访路走到今天,受了委屈还给我们磕头,历尽艰辛讨回本应属于自己的公道,却不忘感谢我们。多么善良、多么淳朴的老百姓啊!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解决,不愧对我们的父老乡亲吗?以人为本、执纪为民不是一句空话,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就应该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为群众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2011年7月30日,是杨正超的接访日。那天,他一大早就来到市信访局群众接待大厅,对来访群众一个一个耐心地询问接待,并一一作出批示,要求工作人员按照程序认真办理。临近中午时,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怯怯地走到了杨正超面前。
老人说,他叫纪宝金,原是项城市三店镇纪韩行政村会计,2011年12月,在村委会换届时不再担任村干部,但是村委会和乡镇还有400元钱的津贴没有补发到位。他多次找村委会讨要无果,便到市里讨个说法。“这个事虽然很小,钱也不多,却是对我们党员干部责任心的一个考量,更反映我们干部为民的态度。如果我们的干部都为群众着想,认真地对待群众,负责地解决群众反映的事情,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上访了。”杨正超在信访件上批示道:“400元钱让一个61岁的老同志进市上访,请问项城市政府应该吗?请立即解决。”
随后,杨正超握着纪宝金老人的手,从衣兜里掏出500元钱塞到老人手里,亲切地说:“这是我代表项城市政府给你的津贴,让你来回跑太不容易了,你一定拿着,这是我们的失职,我向你道歉。”纪宝金老人连忙说:“谢谢杨书记,但是,你多给了我100元钱,我坚决不能多要。”“这100元是给你的路费和饭钱,你一定要拿着,这么热的天,你跑了这么远的路。”杨正超坚持给。“谢谢杨书记!谢谢杨书记!”纪宝金老人哽咽着说。
偶然的相遇,短暂的话语,体现着杨正超与群众手拉手的深情、心贴心的交流,温暖人心!
一起发生在安徽省界首市的车祸夺走了河南省淮阳县赵清功的妻子、2个孩子和1个侄子的生命。赔偿判决很快下来,因肇事车辆和肇事人均是河南沈丘县的,安徽法院委托沈丘县人民法院执行。然而,沈丘县法院一拖就是6年。2012年8月,周口市纪委接到群众来信反映此事,杨正超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场悲惨的车祸造成信访人4个亲人失去生命,为要点赔偿费6年奔走求告。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职能部门和人民公仆的党员干部竟然如此冷漠,怎不令人愤慨?!作为人民公仆的党员干部良心何安,良知何在,难道良心不应该受谴责吗?!”他立即作出批示,责成沈丘县纪委迅速解决,一方面要督促有关部门做到赔偿到位,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不作为的责任。
其后,杨正超先后3次到沈丘督办此案。
2012年12月20日,这起长达6年的案件终于画上了句号。杨正超亲自把70万元赔偿款送到赵清功的家中。赵清功,这个在6年间经历过无数风霜的中年男人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不停地说:“谢谢,谢谢……”
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诉求大于天。在一些人看来,杨正超为群众所做的更多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修路、架桥、饮水、排涝、看病、产销、建房、养殖、赔偿,甚至是一个户口、一床铺盖、一个报亭……但是,就是这些“小事”,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等切身利益,是他们天大的事;就是这些“小事”,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坚定地维护了我们党的执政之基。
同样是截至2013年5月,周口市纪检监察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4万件次,其中市纪委、监察局受理8163件次,杨正超本人受理并批示信访件3572件次。
透过这些沉甸甸的数字,你是否能看到杨正超那一颗倾心为民的公仆之心,是否能看到他殚精竭虑为民忙碌的身影?!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是一句空话!
这几年,周口市处理违纪违法干部几千人,没有一人申请复议,为什么?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作为市纪委书记的杨正超处理问题没有私心,坚持违纪必究,执纪必严,在纪律这条准绳面前,绝不随意;在大是大非和重大考验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明嘉靖年间无极县知县郭允礼的这句心得,今天读来仍不无道理。
杨正超曾这样公开说:“廉洁自律从我做起,请大家和社会监督我。”对于杨正超来说,这不是一句空话。他知道,自己搞一次特殊,就丢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民心。在廉洁自律这一点上,他从来没有半点马虎,时刻注意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到周口工作不久,杨正超的母亲便生病住院。然而,在一个多月里,周口市的干部没有一个人知道,杨正超只是在有空闲的双休日去照顾母亲。2009年“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杨正超90多岁的老奶奶因病去世,他连司机都没叫,和妻子一起搭公共汽车回到新蔡老家。由于第二天要上班,他当天下午便强忍悲痛赶回了周口。2009年12月,他的妻子被查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腰部疼痛难忍,连路都不能走,需住院治疗。可是,当时正值某案件查办的关键时刻,分身乏术的杨正超只能嘱咐家人好好照顾妻子。为了不让单位同志知道妻子住院,避免亲朋、同事前去探望,只有在没人时,他才打电话询问妻子康复的情况。2011年“五一”劳动节,他的女儿出嫁,一切从简、秘密操办。2012年5月,妻子再度生病,手术后,怕惹人惦记,在伤口没有完全愈合的情况下便提前出院了。
杨正超知道,查办一人,得罪一片,何况他查办了那么多的人。可想而知,有多少人在关注他,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
杨正超不能不慎之又慎!
多年来,杨正超始终告诫自己,在利益面前要淡然、淡泊,面对诱惑要清醒、坚定。在查案时,曾有人拿着几万、几十万的现金来诱惑他,但他嗤之以鼻,丝毫不为所动。逢年过节,他就把家里大门一锁,将电话线拔掉,避不见人。有人打他的手机,他都说在外地。有人不理解:“大过节的,你这是何苦呢?何况逢年过节串个门是习俗。”杨正超笑笑说:“闭门不收也是我的习惯。”有人觉得杨正超不近人情,但他却说,这是岗位要求,一不小心弄湿了鞋,就无法监督别人了。久而久之,当地干部群众都知道了他这个习惯,也认同了他这个习惯。平时下基层调研,杨正超也是轻车简从,下乡走访从不提前打招呼。赶上吃饭时间就到当地食堂看看,碰巧有饭就和基层干部一块吃,边吃边聊。他说:“这样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能拉近与基层干部的距离,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查办案件,苦和累都可以忍受。但那些常人无法言喻的压力,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杨正超压得透不过气来。
每逢案件查处的关键时刻,诬陷、谩骂、恐吓便会时时搅扰家庭本应平静的生活。有人甚至给他80多岁的老母亲打去恐吓电话:“告诉你儿子,最好给自己留条后路……”本来就患有脑出血后遗症的老人接到这样的电话,寝食难安,病情加重。老母亲把杨正超叫到病床前,担心地说:“儿啊!你做的这是啥工作?咱不干了行不行?”那一刻,杨正超再也忍不住泪水。工作这么多年,还让老母亲为自己担惊受怕,真是不孝啊!对于妻子,杨正超也是心怀愧疚。他没能给她富足悠闲的生活,却还要她因自己而时时承受他人的冷眼、非议,甚至威胁、恐吓。
每每想到这些,杨正超的心里便充满愧疚和酸楚。他苦恼过,愤怒过,还打过退堂鼓。但在心灵的煎熬中,他的意志被锤炼得更加坚定:“当纪委书记,有压力、有委屈,也有感到孤独无奈、感到悲伤痛苦的时候。但是委屈也罢、痛苦也罢,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纪检监察事业,我必须顶住各种压力!”
因不畏压力、秉公查处案件,今年,杨正超受到一些网络上谣言的攻击诽谤。这时,中央纪委和河南省纪委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的关心和保护,给了杨正超莫大的支持和信心。
是的,如果没有钢铁般的信仰和意志,如果没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如果没有对党和国家深深的忧患意识,记者想,这么多年来,杨正超是很难支撑下来的。
采访中,一些干部群众这样对记者说:“杨正超坐镇周口,对一些人来说,就是一个震慑,即使有人想腐败,也会掂量掂量后果。但是,杨正超不可能在周口干一辈子,如果他离开了周口,周口目前的反腐败局势是否会出现反弹?”就这个问题请教杨正超时,他说,作为一名纪委书记,最理想的状态是无案可查;如果无案可查,便说明纪检监察机关真正起到作用了。他说,他一直在思考反腐败工作中的标本兼治问题。
如何让党员干部敬畏手中的公权,让他们始终感觉到头顶悬着一把看不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何像《孙子兵法》所言,“转圆石于千仞之山”, 将打击腐败的“势”如圆石般“转”于千仞之山,让贪腐之心敬畏、惧怕?目前,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无疑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如何保持这种高压的态势?如何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达到标本兼治?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在一个大力推进法治的社会里,“青天”的提法不见得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但是,在当下,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仍然有着深深的“青天”情结。以杨正超为生活原型的舞台剧《天职》在全国各地已演出260多场,并荣获多项大奖,而同名豫剧电影的拍摄,让现实中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艺术形象活跃在舞台和银幕上,便说明了这一点:人民群众太需要像杨正超这样的干部,太需要像杨正超这样的“青天”了!
|